Monday, November 18, 2013

seemanho received Local Heroes Award 2013


seemanho is awarded with the Local Heroes Award 2013 by Mingpao Weekly Magazine.

In this year, she has been back and forth to Mui Wo, working on the conservation of 16 cattle. Her mission is: the local cattle can be save and free to stay in their original place, and harmony coexistence community of cattle and neighbourhood.

二犬十一咪保育牛行動,被選為明報周刊本年「Local heros 2013」。
這一年南丫梅窩來來回回,遇上怪罵化成請教。遇到困難不退避,讓問題化怨為諒。每次回家一腳牛屎,目標始終如一:「社區牛平安自由活到老,人牛共融。」

Mingpao Weekly's video introducing seemanho's reason of wining the award:
明周製作了Local heroes 2013短片,介紹得獎原因:



seemanho gave her speech with her reflection of winning the award:
二犬十一咪台上得獎感受:

Monday, November 4, 2013

西西老師跟二犬寫信---談動物的情

 
 
談動物的情----西西老師跟二犬寫信
星期日明報03-11-2013

西西為《動物權益誌》寫推薦語── 「生命是互相依存,不尊重其他動物,很難說會尊重人,會尊重大自然,會真正感受到生活的周全與愉悅。」...
這是一本由藝術家二犬十一咪策劃的書,香港第一本動物權益通識。她願我城動物得到本來應該擁有的尊重。如西西所說:人的生存環境變壞,最先受害的就是其他動物。

(一)
致西西老師,
謝謝你為《動物權益誌》寫推薦語── 「生命是互相依存,不尊重其他動物,很難說會尊重人,會尊重大自然,會真正感受到生活的周全與愉悅。」
讀了,感動。想,「尊重」與平等同理,在「物種歧視」總是顯得如此自然正常、如此天經地義的社會裡,這是一個提醒。
拜讀老師的《猿猴志》,讀到書序:美術館大火,救名畫抑畫一隻貓?你多年來的答案不變:救貓。
作為一位藝術家,說起來,家中有個作品室,收藏十多年來的手繪畫作和裝置雕塑。在腦海,間或就會進行一項預警演習:如果家中大火,或遇上天災人禍,會迅速從房間取來被鋪,把家中一眾小貓包裹在一起,再把人和動物的食物放進背囊,隨後呼喚兩隻小狗一起逃生。
生命價值重於一切,是理所當然。動物基本的生存狀態、弱肉強食,也屬自然。只是,動物現時面對的人為壓逼,已達極盡殘酷、無所不用其極的情況。牠們被虐待、驅趕、撲殺外;有的一生要留在血汗工廠內,當生育機器、被「活熊取膽」或「灌鵝取肝」,飽受折磨和勞役。
想,人偏袒自己利益,就難以尊重其他動物。現在,社會只要宣稱某種效益會變得很大,某些價值便應該被犧牲,某些族群理應讓步,他們稱之為「平衡」。
二犬十一咪
敬上

回二犬,
資源不足,例如上古時代,弱肉強食,我完全可以理解。但如果生命沒有受到威脅,而仍然歧視、欺凌、虐玩、殘殺其他,就不是文明人應有的表現。那說明人類的所謂進步,只是技術而已,小童可以操刀,可以飛升太空,一出生,我們就有空調,有車代步,但道德仍然停留在原始的時代,必須像嬰孩那樣重新學起。技術的進步,物質豐足,──至少比上古時代好,令我們變得自尊自大,我們的價值比其他族群重要。我們更會合理化自己。
西西


(二)
西西老師,
2005年,在梅窩的黃牛被政府大屠殺。數次捉牛行動,超過80隻牛被殺,被送去堆填區及遷移。只因這些長久是農夫戰友的黃牛,在農業式微的今天變得無用,且牛屎很臭、不衛生,消失了對社區帶來好處。
2012年,梅窩只餘14牛,仍舊有人投訴,引發另一場被捕捉遷移的危機。這次,長大了勇敢了的我,開始進行田野觀察,記錄黃牛移動路線圖。了解牛與人,及與社區之習慣。愈是明白,愈更關愛。
及後,14牛能爭取不遷不殺。我們亦成立梅窩牛牛之友,做保育教育工作。每周和義工輪班,看守牛兩天。發現,不管黃牛力大無窮,卻總尊重人類,安靜的走單邊路,彷彿是他們祖先一代傳一代之教導。
二犬
敬上

給二犬,
感謝你和你的朋友,這是很切實的工作。年輕的時候我想過做動物园的管理,有機會就讓動物走出籠外蹈躂,儘管籠外不過是更大的籠,這其實是寫小說的人的幻想。切實的工作,真談何容易。
我不知道,梅窩的牛威脅了人類的生存?令人類不方便?阻我者殺?所有動物都有知覺,看看牠們的眼睛,那麼善良,充滿感情。《西遊記》裡把牠們塑造成牛魔王,很不對。何況,牠們過去為我們出力。


(三)
致西西老師,
老師愛猴,你所了解及硏究的猿猴,會是甚麼樣的生存模樣?現在牠們可好嗎?
二犬
敬上

回二犬,
說不上研究,只是盡我的能力範圍去學習,去認識。我也把這過程變成一種趣味,所以我也做猿猴,也希望因此引起其他人的關心。其實任何方法,媒介都可以的,我只能用我的方法。朋友告訴我某些評論家奇怪我為什麼不務正業,展覽的為什麼會是毛熊、猿猴,這是對作家劃地為牢,要你這樣那樣,如果這種見解的人有權力的話,會很可怕。何況,我也有抒寫。就是不寫,又怎麼樣呢?我想我還可以拍攝,不過沒有這樣的精力。
猿猴現在的生存狀態有的稍好,像低地的猩猩,有的更壞。人的生存環境變壞,最先受害的就是其他動物。
西西
See more
 

Monday, October 28, 2013

New publication 《動物權益誌》

《動物權益誌》已經出版!
New publication
They are the eyes of equals!
By: seemanho




















香港第一本動物權益書來了。
一本具本土性的動物書寫,動物通識、認知研習本。關於動物,我們是時候需要冷靜思考。
近乎每日一宗的虐貓案、暑假挖蜆「親子樂」、中學生玩死倉鼠扔進廁所沖走「滅屍」、二級保護動物玳瑁險被煲湯、社區發展野生動物無家可歸、主題公園海豚突撞牆、疑私家車超速意外八牛同死,這樣的新聞無日無之,動物的生命被視為次一等,不被重視。有些人甚至視小動物為玩具,是一件被忽視生存權利的死物,大部份殘忍對待動物的行為其實源於無知。我們大部份人,都曾經有意或無意地,成為動物殺手。

就如大嶼山牛群原為耕地牛,世代在此生活。城市發展後農地荒廢,變成村屋,牛隻被遺無以為生,成群結隊在島上生活。此地本為牛家,卻被往後搬來的人霸用,並冠以阻礙之名,硬要牠們遷離,任由他們流落他鄉找不到棲身之處……

本書探討動物於人類社會是否能夠享有某種程度的權利,希望帶出討論,進行動物維權的教育;內容由二犬十一咪所主持的網台節目Animal Panic而來,加上阿離及阿蕭兩位作者作資料收集補充執筆寫成。

第一部份評述香港社會對動物的處理方式及態度,所涉題目包括大嶼山牛;新界東北發展對生態的影響;城中雀鳥的無立足之地及生態攝影帶來的破壞;龍尾灘上的稀有物種因該灘發展將會消失;寵物工廠及流浪貓狗所身處的不人道環境。

第二部份引述外國學說,探討動物倫理、道德、福利,討論的依據。有彼得‧辛格的《動物解放》、哈爾‧賀札格的《為甚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等,涉及動物維權的深層次討論。

第三部份以較人性化的個案為結,如二犬十一咪照料蝌蚪的經歷;南丫島義工打造島上貓天堂的故事;葉漢華拍攝街貓過程中與街貓建立的感情;義工傾盡全力拯救流浪狗及導肓犬、動物醫生為人與動物搭建橋梁的故事。

西西、劉克襄、龔立人、張婉雯、葉漢華 聯合推薦!
「生命是互相依存的,不尊重其他動物,很難說會尊重人,會尊重大自然,會真正感受到生活的周全與愉悅。幸好我們有這麼一本書,說明這地方還是有人關心動物,並為動物的權益而努力。」
──西西 香港作家

「我們一直漠視『動物權』,隨便棄養或傷害的案例,在城市更是不斷發生。本書透過幾個不同動物的故事,生動地描述了此一狀態,一邊也積極地提出具體建言。」
──劉克襄 台灣作家

「聖經描述新天新地是人與非人動物的和平相處、野狼與羔羊同食。然而,從那些關愛非人動物的人或組織身上,我們已體驗某程度在地若天的感覺。」
──龔立人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副教授

「牠們與我們,本就同為社區中的鄰里,而如今,也一同成為地產霸權與盲目發展的受害者。而所謂動物權益運動,其實就是民間要從管治者手上重奪話語權的過程。」
──張婉雯 動物地球幹事/香港作家

「現實裡社區動物融合在城市當中。讓我們花一點時間,聆聽社區動物的聲音,嘗試了解牠們的一切,重拾我們忘記了的根本。」
──葉漢華 攝影記者


 書名:動物權益誌
策劃.訪談:二犬十一咪
撰文:阿離、阿蕭
出版: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Tuesday, August 27, 2013

Cruelty to animals 虐待動物

Help, Why not? Do her a favour. 有人在嗎?

只貓一隻....死了不緊....先思考下....忙碌中要等等......
改變,只要盡力伸出雙手!

by: seemanho 二犬十一咪
(撰: mingpao weekly 明周)



In Memory of Prof. Shiu-Ying Hu 香港百草婆婆






























《香港百草婆婆》@這株秀英竹


畫+文:二犬十一咪
drawing and writing by seemanho 
載星期日明報mingpao 

前言:

一隻樹蛙如盧氏,可過着藏匿於泥濘枯葉裏的生活,卻不會一生離水。某個神奇時刻一到,牠自然會歸屬於自己的地方,去延續、去繁殖。

拿着兩包綠茶葉,在中大飯煲大樓(科學館演講堂)一彎轉一彎,找到胡秀英老師的植物標本室。內裏傳出紙張的聲音,還能隔着磨紗玻璃,看見一個慢慢的身影在移動。拍了門,站在外面好一會,嗅着靜穆的氣味。看見那身影依然在遠方的一角移動。親切的秘書王小姐,從後面走過來,為我打開了門,告訴我胡秀英老師就在房間內。老人家的耳朶,聽不見我靦覥的敲門聲,胡老師讓我坐在她的身旁,還告訴我一會必須要高聲發問。那刻我還在思考着,應該如何稱呼她,才能表達出我對她的尊敬:是胡博士、胡教授、胡女士還是Holly Hu胡秀英是冬青權威,2005年她出版了《冬青與我》一書,Holly就是冬青的英文名字。

對談開始了不久,便決定以胡老師來稱呼她,既切合胡秀英的老師氣質,也與她的生態崗位配合。一位好老師,總是對求取知識的人貢獻自己的全部;以自己的血和汗,滿足人們的求知慾。
胡秀英老師,當然不只是一位好老師。

內文:

她是會走路的植物!

胡老師於生態系統中的崗位,是一位活了百多年的植物學家。她不只是冬青、錦蕨、蘭、菊科等植物的世界權威、不只是中文大學植物及中藥標本館和中藥園的建設人、不只是首個獲取哈佛大學獎學金的女性,也不只是著作超過百份的人肉植物百科全書。她真正的身分,是自然中的「自然」,是一棵會走路和唱歌的植物。
胡老師在江蘇省徐州出生,於女子學院念書,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當1949年,中國政治不穩時,胡老師便留在哈佛大學開始進行植物研究工作,參與世界最大的植物標本館之研究。當1967年,香港的局勢又動盪時,胡老師便來了香港,填補大學教師的空缺,重建本土人對本土植物的心。然後中大與她,她與本地植物,開始了藕斷絲連的情感。她常說自己是吃哈佛大學的飯、研究中國植物的人,因為她之前在哈佛大學已研究二十多年植物了。

香港,沒有未走過嘅路!

在香港這地域之內,無一片地,是她沒有走過的。走那麼多的路,是為了記錄及研究本土的物種,為中大植物及中藥標本館製作標本。標本室現正收藏了24萬套植物標本,每套標本都有幾份,寄到美國及其他地方的標本館,作中國植物標本收藏。這份熱情只基於一個理由:胡老師很愛植物,她喜愛草木花樹。基於這個理由,胡老師每天也要接近它們。
一部著作如《中華食用植物》,作者是胡秀英老師,全英文內容,比字典更厚。著作記錄的,是所有中國人會放進口的植物,談它的特性和特徵,對中國人的意義,甚至是如何烹煮也有收錄。她在地圖上指了數個方位,東北的長白山、西南的四川、南方的香港、東方的南京。用上她的40年時間,走遍以上的四方和中原,得出這部研究作品,胡老師此刻的臉上,呈現出她對這份勤勞的回憶。翻開巨作,從中找到那些我們熟識的名字:茶葉蛋、馬蹄糕、素餃子、炒白果、荷花雞等菜譜。
她帶我去看植物標本,打開一個個鐵櫃,拿出了她的血汗。在標本簿還沒打開之前,胡老師先拉開了枱頭的百葉簾,用嚴肅的身體語言告訴我:要小心對待內裏的收藏。然後她教我看標本下面的資料。
珍惜被送贈的一切
我翻開胡老師的歷史抽屜,一個出生於農村的孩子,從第一天,便跟泥土與植物長在一起。鄉下的小孩沒有玩具的概念,小孩子背着另一個孩子四處走,便是他們的快樂、他們的遊戲。少年1516歲時,胡老師爬爬樹就是快樂,那些高的爬不了,就爬些不高的。胡老師形容,影響她的書都不是寫給中小學生看的書,最影響她的作品,要算是《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1至第5冊)》。標本室內一冊冊的書,都是學者和朋友送贈的。胡老師對學生、朋友送贈的物件,都珍惜非常。好像她很希望我拍她的相片中,可以看見正月十五日朋友送給她的生日蘭花。

自然懂得的生存之道!

胡老師對我說,她不能在自然裏找一件東西去代表胡秀英。因為我們人類對自然之物研究不深,對它們下的精力和時間也不夠。在沒有把握之前,一個人,不能說自己是樹就是樹,是草就是草,這是不自然的。事實上,香港存有一種竹,是以胡老師命名的,名叫秀英竹。只因為有人對她之敬、對她之愛,表彰她為植物的心所至。胡老師教導我,世上沒有一種生物是不懂生存之道的。求生是一切生物的基本需要,想生存是「自然」的,不斷學習求生,就是生存之道。

她指着一首詩,是她為中大植物及中藥標本館所寫的:

一條清流標本館,
沿途吸取智慧泉。
這裏沒有權和利,
成功全靠自鑽研。
分一半的自然


把帶來的茶葉交給胡老師,問她早上是否真的常喝三冬茶。她哈哈地取笑我,那是一些商人的商業活動,喝三冬茶就是這樣的活動,她其實什麼中國茶也愛喝的。她跟着把我帶給她的茶葉,分了一半給秘書王小姐,說現在就是一人有一份了。對了,植物是共同分享和擁有泥土的。因此,我回頭又買了兩件雞蛋糕給她們,這樣就不用再分一半了。誰知胡老師又邊吃蛋糕,邊對王小姐說:「留你手上的一半蛋糕給愛人吃吧。」我們都哈哈笑起來。畫了胡老師的樣子在書本上,想跟她分享我的創作,她就喜悅地說,要唱一首歌給我聽。我聽得出是一首教會的歌,蹲在胡老師身旁的我,心開放。

告訴胡老師,我於離島的家門前有片泥土,認真地選擇些本土物種去種植。也不願意翻土,因怕會翻亂泥土之下的昆蟲世界,肥料是些黃豆和廚餘。在離開前,胡老師忽然親親我的手,叮嚀着,要我多曬太陽,強壯自己的身體。還提醒我回家以後,別忘把我家花園的本土植物弄成一套小標本,存放在這個中大標本館內。我的腦子立刻遊過了細葉榕、白粉藤、金銀花、龍脷葉、鐵樹、鴨腳木、山指甲和酸味草,她們在我的門前四處跑……

不行不行,如果胡秀英老師知道了我的幻想世界,她又會教導我說:這些都是不合自然的。



=======================


<永遠的胡秀英Holly Hu>

世界植物學權威,尤其是冬青科、菊科、錦葵科和蘭科,全球四百多種冬青中,有三百多種是由胡秀英博士命名,而被稱為「Holly Hu」(意即冬青胡)。為表揚胡秀英對香港植物研究的貢獻,分佈於香港的秀英竹和秀英耳草以胡秀英之名命名的。

Our beloved Prof Shiu-Ying Hu passed away last year (22 May 2012) at the age of 102.  Prof Hu received her BSc from Ginling Women’s College (now part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and MSc from Lingnan University (now part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After World War II, she went to the US and became the first Chinese woman receiving a PhD in Botany from Harvard University. She then devoted over 30 years as a research botanist in Arnold Arboretum, Harvard University. In 1968, she joined the Department of Biology, CUHK, as a Senior Lecturer and retired in 1975. After retirement, she continued her active research in both the Harvard University Herbaria and CUHK Herbarium. She was a renowned expert in the plant genera of Ilex (Aquifoliaceae), Hemerocallis (Amaryllidaceae) and Panax (Araliaceae), the Chinese families of Orchidaceae, Compositae, and Malvaceae, and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and food plants. She published over 200 articles and books. Her contributions to plant systematics and economic applications gained her many awards and decorations, including the Bronze Bauhinia Star of the HKSAR Government in 2001 and the CUHK Honorary Fellowship in 2002. She was listed as an “Outstanding Chinese” in the Success Stories Series produced by RTHK in 2003 and one of the top ten Loving Hearts of Hong Kong by ATV in 2010. She will be remembered as a great scholar and botanist with everlasting influence in our mind and heart. http://www.cuhk.edu.hk/lifesciences/Prof_S_Y_Hu.htm 

 

Wednesday, July 31, 2013

The theatre < Animal form >動物與劇場

Theatre of animal and end world
(Script-writer and performer)
文本及演出


HKICC Lee Shau Kee School of Creativity
22-12-2012, Hong Kong








Sunday, May 26, 2013

Unhealthy trend 歪風

Who owe a debt? 世界欠我太多?

Trees are cut because they grow in the wrong place....
She hates river because of flooding ....
We kill other because of the world is belong to human being.....  


created by: seemanho (轉自2013年5月明報mingpao weekly)

Friday, February 15, 2013

Our trees fade away because Buddhists? 消失中的土沉香

 
   
 
Our trees fade away because Buddhists?
by: seemanho (mingpao weekly)
 
牙香樹(學名:Aquilaria sinensis)
又名土沉香、女兒香及白木香,屬於瑞香科土沉香屬,是香港原生稀有的雙子葉植物。屬易危品種,被列入中國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樹種。
 
近年土沉香在香港遭到大量偷伐,然後偷渡回內地及國外加工。樹,連同樹上生物一起死亡,再賣給香港人作為供佛修行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