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 Daily News
經濟日報書評
物種主義之偏見
撰文: 蕭曉華
這個城市的良知給埋沒了,當「活熊取膽」、「灌鵝取肝」、「兔眼驗藥」等連串動物殘酷物語天天透過互聯網呈現眼前,人們還是鐵石心腸,賣的睜眼說「活熊抽膽汁很舒服」;吃的繼續津津有味;用的依然無動於衷。冷感與麻木,帶來一片月球表面般的荒涼,這是世態。
或許你以為自己是熱心公義,但「平等」這條公式,如沒納入動物在內,一樣存在道德缺失。
讀完幾本有關動物權益的書,可能會帶着內疚生活,但最少,不會心安理得地無知下去。
長方形的小肥牛、玩滑梯的小公雞、在摩天輪被試驗眼睛的小白兔……在《宇宙氹氹轉》內,作者二犬十一咪以詩畫呈現了光怪陸離的動物現況:原來 18 周以下的小肥牛,需要終日困在 24 吋的木板箱裏,更只可吃流質食物,目的是為了滿足人吃嫩滑肥牛的口腹之慾;小公雞不會生蛋,對農夫來說毫無價值,所以一出生便坐上輸送帶被活活輾死,成為血肉模糊的肉醬;小白兔的眼睛給重複注射化學品,更不可麻醉,直到潰爛。牠們的犧牲,正是為我們實驗出不澀眼的漂白水、面霜、洗頭水等。
殘酷源於無知
在城市裏,我們被自己製造的事物包圍,習慣跟生物保持距離。小肥牛已經切片上碟,我們也不曾看見小公雞的慘痛經歷,小白兔的眼淚已造就百貨店中唾手可得的日用品。我們的自我無限放大,小則遇見一隻蚊、一隻螞蟻,已視之為洪水猛獸,想把「非我族類」趕盡殺絕,不曾知道或不自覺地無情剝奪了其他物種的生存權利。「許多我們視為殘酷的行為,往往只是出於無知,而我們必須克服的,也是無知。」研究黑猩猩達 30 餘年的動物行為學家珍古德(Jane Goodall)曾說。
我們知得太少。自以為愛護貓狗就是爭取動物權益嗎?讀《宇宙氹氹轉》沉重的詩和畫,能一次過完整地了解有關論述。關注動物的苦難並非停留在爭取「寵物」的權益上,反而當抵禦所有殘酷不忍的事實。《宇》列舉了上百條文章例證和網絡新聞:魚翅工廠鯊魚割鰭後遭棄、對鵝鴨進行不人道的強迫灌食、孵蛋場活活輾死小公雞、肥豬殘忍飼養法等。我們不得不正視這些事實,誰也不能獨善其身。
還是不夠,《宇》還拈來外地動物書籍,作為讀者的延伸閱讀。如《動物權與動物福利小百科》中,動物權利論認為:「無論是在實驗室裏、在養殖廠中、還是在原野上,人類使用非人類動物在原則上即屬不當,這種行為應該禁止。」也原來,動物本該具有五大自由:
1. 免於飢渴;
2. 免於不舒服;
3. 免於痛苦、傷害及疾病;
4. 表達正常行為;
5. 免於恐懼及憂慮的自由。
我們從書中也得知,動物也會無聊,甚至會患上「刻板症」,長期在封閉的環境裏,往往產生不正常行為,如食糞、自殘、嘔吐等。
動物需要解放
可能我們仍然深信,自然界中弱肉強食是理所當然。食物鏈的形成是一個自然法則,人類適當地享用肉食也許並不違背自然規律,問題在於「適度」與「過度」的界限。
隨着科技的發展,這種殘暴更加不仁。《動物解放》的作者辛格,用哲學論證來證明動物需要得到解放。「偏見的特色,是內在於我們心靈與制度之內的蒙蔽與強制;它的力量,在於它總是顯得如此自然正常、如此天經地義。任何解放運動,都意在結束某種不平等與歧視。」
他認為,種族主義、性別主義與物種主義,三種偏見之間相同結構,都因偏袒自己利益,而違反平等法則。種族歧視:認為自己的種族,例如白人的利益優先於其他的種族;性別歧視:認為自己的性別,通常是男性的利益優先於其他性別;物種歧視:認為自己的物種,人類的利益優先於其他物種。辛格運用「平等」原則,每個個體的利益應作平等的考量。原則是一切對象(包括人類與非人類),以感知能力(sentience)來構成界綫,而非膚色、性別、智力或理性等作為判斷的準則。
一顆慚愧的心
《動物解放》於 1975 年出版,此後 40 多年來,先後被繙譯成 10 多種文字,是動物解放運動的經典書籍。但比它更早,1929 年豐子愷與弘一大師的《護生畫集》,也以「眾生平等,萬物有情」理念宣揚護生,也是慈悲心的鍛練,警誡:「小時害物,大時害人,對物殘忍,人心腐爛。」《宇》也是向《護》致敬的作品,當今天人們用電蚊拍拍蚊,吃着基因改造的家禽等時,此書透過畫作拉近 80 年的時間距離。
今後,我們當如何改變習慣了的意識形態?人類的過度肉食,大規模化地飼養動物,要生產足夠的飼料,對農業造成了更大的壓力,使更多的山野失去天然植坡而被闢為耕地。如果不改變那種認為「動物生而為人類口中之食」的看法,就難以改變對整個自然的態度。因此,動物不解放,也就談不上解放人類自己。
《宇》在書末說
:「想向其他生命道歉,人類時常糟蹋了你們的生命。」或者像作者給動物的一次告白,在追求理想的人和動物相處關係時,當每每懷着一顆慚愧的心。